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科研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科研工作 >> 学术活动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廷智 开展线上讲座“浴火重生:四渡赤水出奇兵”

4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廷智给校内外师生作了题为“浴火重生: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线上讲座。本次线上讲座是杨廷智老师创设的“老杨读史”2020年线上讲座系列第一讲,校内外100多名师生在线聆听了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林希老师、杨惠菊老师、林艳清老师参加,“三善”俱乐部成员聆听了讲座。

四渡赤水战役发生在19351-4月,是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中共中央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四次横渡赤水河,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化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化被动为主动、开始摆脱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著名战例,也是毛泽东自称军事指挥的“得意之笔”。杨老师指出,四渡赤水并非事先的军事部署,每一“渡”都是面临险境时临时作出的军事调整,反映了中共中央摒弃了之前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灵活机动的军事路线。配合自己的讲解,杨老师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了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认为四渡赤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的艰难困境中对于战略方针的不断探索,从遵义会议后的“赤化贵州”到二渡赤水后的“赤化整个云贵川三省以至湖南地域的广大地区”,从准备在宜宾到泸州的地段北渡长江与到川陕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会合,到调动滇军和川军、濒临贵阳威逼昆明,抢抓时机巧妙迂回北渡金沙江,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险象环生的长征途中战略处境从被动走向主动、战略目标从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的过程,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浴火重生。

杨老师在讲解了一个多小时后,在线与部分师生开展了线上交流互动,认真回答了学生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