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洲史研究会2024年年会暨“非洲历史变迁与现代化进程”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11月15日至17日在云顶4008集团手机登录网站举行。11月15日,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安山教授,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沐涛教授,联袂于15日下午,在人文楼为外国语学院教师举行专题讲座。外国语学院院长赵会军教授主持了讲座。

李安山教授,多伦多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非洲研究中心原主任,目前担任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第9-11卷)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摩洛哥王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沐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博士后,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大夏书院院长、非洲研究所所长、世界史学科责任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世界史组)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会长。
李安山教授本次专题讲座的题目是《学术研究的意境、志趣与目的:兼谈方法论问题》,他首先以我国美国史研究奠基人黄绍湘教授和印度史研究奠基人季羡林教授的学术人生为例,论述了何为学术境界,指出搞区域国别研究同样需要提高个人境界,境界有助于研究者实事求是,坚持客观公正;境界可以使研究者坚持遵循学术规律,而不是追逐社会热点;境界可以使人淡泊名利,持之以恒。李教授其次论述了从事区域国别研究的志趣是一种结合自身兴趣、学术和社会价值的深层次思考。李教授重点指出区域国别研究并非智库研究,这一领域研究的目的包含增加国民对世界认知、学习借鉴别国文明成果和发展经验、促进中外人文社科交流、对国家战略提供咨询服务四方面,而不仅仅是第四个方面。区域国别研究的意义重点在于增强国民对别国文明和国际事务的了解,培养有包容心和同理心的国民。李教授还对区域国别研究当中如何克服我族中心论、如何理解、掌握跨学科研究方法进行了论述,并最后鼓励学院教师:运用自身学科优势,选定方向,坚持数年,必有所得。
沐涛教授本次讲座的题目是《外语与世界史学习和研究》,他首先系统介绍了中国世界史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其次以国际社会对埃及研究为例,讲述了国外语言学研究与世界史研究相互促进的历程。沐涛教授重点介绍了外语加世界史的研究进路如何实现,指出:第一,要了解学科发展,明确发展方向。当前,现代化历史、文化与文明史、环境史、医疗社会史、跨洋史、科技史、城市史、移民史等方向方兴未艾,外语系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条件加以选择。第二,外语系教师应努力提高专业素养,掌握唯物史观,涉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理论,学习年鉴学派、图像史学、计量史学、数字史学等新方法,以便形成史学思维。第三,外语系应努力培养外语加区域国别研究复合型人才,这要求从业教师外语好、专业知识丰富、文字功底深,这样的人才会因为上手快、掌握信息新,而较快出成果。
讲座结束后,两位教授和外语学院教师进行了座谈,结合提问者自身条件对其科研发展、职业道路等问题进行了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