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尚产业的不断演变和创新,2023年服装与服饰设计系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加强科研创新、拓展学生实践平台,并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所有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专业连续两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排名 6星级专业,专业秉承以赛促学、以展促学、强化校企结合及拓展国际视野等方针,培养出一批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的优秀学生。

一、教育教学方面
在2023年度,服装与服饰设计系在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我们持续更新教学大纲,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加强了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设计项目、实习实训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图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师生企业参访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邀请业内专家进校授课,举办讲座和研讨会,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行业前沿动态的机会。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上图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企业专家讲座
二、人才培育方面
本专业坚持把实践与创新作为专业师资建设的根本导向,着力优化队伍结构、强化人才应用能力、拓宽成长渠道。
汇聚校外优质业师、闽台与国际设计名家名匠、非遗传承人与校内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组建“跨界融合”师资团队。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有计划选派一批教师外出培训、挂职和锻炼。截止目前,“双师双能型”达到占比85%,硕博士教师比例达100%。
“双师双能型”教师任职资格人员名单
序号 |
二级单位 |
姓名 |
性别 |
1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何璐 |
男 |
2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鄢宜 |
女 |
3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陈佳瑜 |
女 |
4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张伟 |
女 |
5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李羚 |
女 |
6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游佳娸 |
女 |
7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李佳蓉 |
女 |
8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李充和 |
男 |
9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陈璞 |
男 |
10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赵宇 |
女 |
11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许东仪 |
女 |
12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郑淑珺 |
女 |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在第六届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中,本专业教师团队获国家级一等奖1人。

▲上图为国赛获奖证书
在云顶4008集团手机登录网站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

三、科研与创新设计方面
在科研方面,我们注重创新和实践。本年度,教师们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学术和教学水平,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组织科研小组、指导学生撰写论文等方式,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科研平台。


▲上图为2023届服装与服饰设计毕业设计作品展示
四、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
本年度,我们积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设计院校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合作。这些交流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合作机会。
2022年3月28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批准2022年下半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内地与港澳台合作办学项目的通知》(教外函[2022]5号),云顶4008集团手机登录网站申报的“云顶4008集团手机登录与意大利锡拉库萨‘罗萨里奥•嘉里亚迪’美术学院合作举办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成功获批,成为全国第2所与意大利高校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开展合作办学的本科院校,这是云顶4008集团手机登录网站大力推进国际化开放办学又一成果,是践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引进特色优势学科专业,促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深入实施。

▲上图为教育部获批文件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已经招生两年,现有学生123人,本专业依托两校优势学科设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意教师联合执教。通过中意合作,引进意大利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优势特色和教育理念,培养具有科学的理性精神、领先的审美判断、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设计思维、表达、沟通和管理技能。中外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各项活动当中,增进中意师生的合作交流。

▲上图为意大利教师与学生结课合影

▲上图为意大利教师参加学校运动会


▲上图为意大利教师课堂指导

▲上图为服装与服饰设计暑期意大利研学
五、培养成效方面
在2023年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各类设计大赛中屡获殊荣,这充分证明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成果的有效性。同时,毕业生的就业率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就业率达到92.8%,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这些成果是服装与服饰设计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有力证明,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上图为陕西省服装设计大赛“丝路长安·中国国潮服装设计大赛”铜奖
赛事名称(赛道) |
作品名称 |
获奖类别 |
获奖等级 |
获奖学生 |
2023年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决赛 |
《精雕细琢》 |
国家级 |
一等奖 |
曾满榆,陈晓滢 |
2023年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 |
春服满汀洲 |
国家级 |
二等奖 |
蔡以勒,黄舒瑜,黄宇杰 |
2023年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 |
秒手戏 |
国家级 |
二等奖 |
高许诺、庄铭泉 |
2023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决赛 |
解密 |
国家级 |
二等奖 |
余媛松、肖闽秭宜 |
2023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决赛 |
异梦之境 |
国家级 |
二等奖 |
张仕玲 |
2023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决赛 |
《一经一纬》 |
国家级 |
三等奖 |
吴芬娜、黄宇杰 |
2023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决赛 |
妙手戏 |
国家级 |
二等奖 |
庄铭泉、高许诺 |
2023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决赛 |
《予抱留守》 |
省级 |
三等奖 |
黄舒瑜、蔡以勒 |
2023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决赛 |
绮绘花源 |
省级 |
三等奖 |
杨影 |
2023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决赛 |
生生不息 |
省级 |
三等奖 |
魏蓝青、张莉 |
2023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决赛 |
登峰造极 |
省级 |
三等奖 |
林烽 |
2023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决赛 |
《澜》 |
省级 |
三等奖 |
蒋嘉荣、朱佳琳 |
2023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决赛 |
《一套西裝的进化》 |
省级 |
三等奖 |
武英孙 |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 |
《墨·侠》 |
国家级 |
三等奖 |
高菱研 |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 |
《Dispatch Battle》 |
省级 |
一等奖 |
陈文婕 |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 |
《经纬交织》 |
省级 |
二等奖 |
吴芬娜、魏蓝青 |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 |
《INFINITE SPEED》 |
省级 |
二等奖 |
吴芬娜、魏蓝青、张仕玲 |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 |
《体态》 |
省级 |
二等奖 |
余伟彬 |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 |
《RebiRTH》 |
省级 |
二等奖 |
陈晓滢 林雯君 |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 |
《澜》 |
省级 |
三等奖 |
蒋嘉荣 |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 |
《百态·人》 |
省级 |
三等奖 |
周彩菁 |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 |
《藏海花》 |
省级 |
三等奖 |
陈静雯 |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 |
《思绪》 |
省级 |
二等奖 |
陈晓微 |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 |
《重影》 |
省级 |
三等奖 |
张莉 |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 |
《神迹》 |
省级 |
三等奖 |
俞朵 |
东方设计奖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决赛 |
《无问风沙》 |
国家级 |
三等奖 |
黄舒瑜、蔡以勒 |
东方设计奖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决赛 |
《最佳起點》 |
国家级 |
三等奖 |
吴芬娜、蔡以勒 |
东方设计奖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决赛 |
《瓷‘邦’古道》 |
国家级 |
三等奖 |
陈彬滢 |
东方设计奖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决赛 |
《覆与倾》 |
省级 |
三等奖 |
丁子昕、陈宏宇 |
AADA-北美应用艺术设计大赛 |
《脸盲=相似?》 |
国家级 |
铜奖 |
吴同熇 |
AADA-北美应用艺术设计大赛 |
《无限·无界》 |
国家级 |
银奖 |
杨正浩 |
北美应用艺术设计大赛 |
《暂缓》 |
国家级 |
铜奖 |
俞亮 |
北美应用艺术设计大赛 |
《DAY ZERO》 |
国家级 |
铜奖 |
田渊 |
USDA美国新概念设计艺术奖 |
《脸盲=相似?》 |
国家级 |
三等奖 |
吴同熇 |
USDA美国新概念设计艺术奖 |
《无限·无界》 |
国家级 |
三等奖 |
杨正浩 |
USDA美国新概念设计艺术奖 |
《惊天一跳》 |
国家级 |
二等奖 |
苏坤明 |
USDA美国新概念设计艺术奖 |
《暂缓》 |
国家级 |
三等奖 |
俞亮 |
USDA美国新概念设计艺术奖 |
《DAY ZERO》 |
国家级 |
三等奖 |
田渊 |
第三届 GCROSS 创意奖 |
《人脸识别障碍》 |
国家级 |
铜奖 |
吴同熇 |
第三届 GCROSS 创意奖 |
《丰芒》 |
国家级 |
铜奖 |
张雅洁 |
第三届 GCROSS 创意奖 |
《失眠频率加速》 |
国家级 |
铜奖 |
俞亮 |
第三届 GCROSS 创意奖 |
《DAY ZERO》 |
国家级 |
铜奖 |
田渊 |
HKAD-第四届香港当代设计奖 |
《脸盲=相似?》 |
国家级 |
三等奖 |
吴同熇 |
HKAD-第四届香港当代设计奖 |
《无限·无界》 |
国家级 |
三等奖 |
杨正浩 |
国际大学生手绘艺术与设计大赛 |
《Joy-Pain-Hope《福-痛-望》 |
国家级 |
银奖 |
武英孙 |
国际大学生手绘艺术与设计大赛 |
《The evlution of a suit一套西裝的进化》 |
国家级 |
铜奖 |
武英孙 |
第八届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 |
《一套西裝的进化》 |
省级 |
三等奖 |
武英孙 |
第七届中国国际时装设计创新作品大赛 |
《一探究竟》 |
国家级 |
三等奖 |
余媛松、肖闽姊宜 |
陕西省服装设计大赛“丝路长安·中国国潮服装设计大赛” |
《傩·离》 |
国家级 |
铜奖 |
童思宇 |
第三届GCROSS创意奖 |
《塑料空气》 |
国家级 |
铜奖 |
陈晓微 |
回顾过去一年,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未来的工作中,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将继续努力,优化课程设置,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
展望未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将加强与行业的联系,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关注时尚产业的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步伐,为服装与服饰设计系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