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创新思维与返乡创业实践》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按照《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学校积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一流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课堂活起来、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全体福外人的努力下,学校现已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56门,构建了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近期本中心通过“每日一课”公众号专栏,陆续推送“金课”的课程特色、创新与成果,发挥一流课程的榜样示范与辐射作用,带动全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打造福外“金课链”,实现课堂高密度、高效率、高质量的目标,构建课堂自信品质。
一课程团队
1. 课程负责人:
袁晓建 博士,副教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系主任
2. 课程团队成员:
徐国立 教授
邱菱 副教授
王宏 讲师
二课程简介
《创新思维与返乡创业实践》是云顶4008集团手机登录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重点培育的“创新创业”特色实践类课程。课程立足乡村振兴需求,应用专业知识,结合返乡创业实际,引导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指导学生完成乡村振兴项目的计划、论证与孵化工作。
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将具有关注乡村、服务乡村的高尚品质,同时掌握乡村振兴、创新思维、创业风险识别与对策等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利用这些知识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调研、商业计划书撰写、项目路演与项目孵化等基本能力,从乡村发展的实际出发,围绕党中央提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主攻方向,积极返乡创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三课程特色与创新
1. 实践“1234返乡创业教育”新范式
构建成理论——实践——理论的知识传授与迭代闭环,校内理论实践与返乡创业实践两种实践紧密结合,授课时段跨越2个学期1个假期3个阶段,采用理论+调研+项目计划+项目落地4个学习模块,实践1个闭环、2种实践、3个阶段,4个模块的返乡创业教育新范式。在创业教育中融合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家园情怀,做到实践育人。
2. 脱虚向实,把“虚”的社会实践做成“实”的课程
社会实践课通常被认为是比较“虚”的课程,我们把专业课、双创教育课融入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项目,再从社会实践项目计划和孵化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和升华,变成学生内化的知识,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闭环,把“浮”在面上的社会实践做成实在的课程。
四课程成果
1. 团队教师成果
(1)课程负责人袁晓建老师获批1项福建省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基于新文科建设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
(2)团队成员徐国立教授获批福州市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点项目《基于新媒体矩阵的7S模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3)团队成员徐国立教授主持编写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本科规划教,并被评为全国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优秀教材。
2. 学生比赛成果
(1)2020年,学生团队孵化项目获得第六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2)2020年,学生团队项目获得福建省第二届返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3)2021年,学生团队项目获得第四届“创响福建”三等奖。
(4)2021年,学生团队项目获得海峡两岸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5)2021年学生团队项目获得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和铜奖
3. 指导项目孵化成果
(1)《矿野绿踪》项目已经落地孵化为农业生产基地,目前正在被打造成生态修复的样板基地。
矿野绿踪项目的农业生产基地
(2)《小智云》项目已经市场化运营,疫情期间,为万名师生提供在线实训。
小智云项目已实现市场化运营